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无障碍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改工作 / 价格管理 / 成本调查监审
养殖户成本收益大幅增加 生猪产能恢复积极向好——四川省2020年上半年生猪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0-09-22 信息来源:省成本调查监审局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养殖户成本收益大幅增加生猪产能恢复积极向好

——四川省2020年上半年生猪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分析

四川是生猪主产区,生猪存栏、出栏及猪肉产量居全国前列。为落实川猪稳产保供措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省成本调查监审局2020上半年全省生猪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开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生猪生产成本收益大幅增加,养殖户补栏意愿明显增强,生猪产能恢复积极向好

一、四川生猪生产情况

(一)出栏量保持全国领先,但受疫情影响跌幅高于全国水平

据统计部门公布,我省生猪出栏量常年位列全国首位,占全国年出栏总量的10%左右,但饲养规模500头以上的中大规模企业比重较低,低于湖南、湖北、河南等省。2019年非洲猪瘟快速蔓延,全国生猪产能断崖式下跌,当年全国生猪出栏54419万头,同比下跌21.6%我省生猪出栏量为4852.6万头,比2018年下降1785.7万头,降幅达26.9%,高于全国跌幅

(二)养殖成本持续增高市场价格带动收益由负转正

近两年我省生猪养殖平均每头总成本分别为1807.70/头、1939.96/头,生猪养殖成本一直处在较高水平,并呈持续上涨态势。生猪养殖成本持续偏高的主要原因是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偏高。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大部分靠外调,饲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由于养殖总成本偏高,养殖收益长期处于负值。去年在非洲猪瘟影响下,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养殖户收益由负转正。

(三)养殖户信心提振,生猪产能逐步恢复

随着各级政府应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政策逐步落地,生猪养殖形势好转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自繁自养的养殖场种猪规模扩大,生猪养殖收益增加,养殖户补栏意愿增强,生猪产能逐渐恢复且趋势较好育肥猪存栏有望增长今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形势趋于平稳,生猪产能恢复积极向好,预计猪肉和仔猪供应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成本收益情况

2020上半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疫情影响育肥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双降,导致一方面仔猪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成本大幅上涨;另一方面生猪流通不畅,猪肉供给持续缩紧,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户收益大幅增加。

(一)存栏下降,产量增加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许多散养户生产能力丧失,部分养殖户生产规模缩减,存栏量减少明显。据统计部门公布,上半年我省生猪存栏3322.7万头,出栏2228.7万头、居全国第一。新冠疫情发生部分规模养殖户压栏惜售,出栏重量增加。我省生猪平均每头主产量121.59公斤,较去年下半年环比上升1.38%

(二)出栏价格上涨,产值上升

新冠疫情影响,我省生猪流通调运受限,猪源紧张局面加剧导致上半年生猪价格高位震荡。全省1—6月调查数据显示,生猪价格从136.54/公斤,2震荡行至39.3/公斤,继续震荡起伏至631.74/公斤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上半年生猪平均每头主产值4224.84元,环比上升23.87%

(三)仔猪价格持续上扬,饲养成本上升

育肥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双降,部分大规模养殖户补栏意向强烈,仔猪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扬仔猪价格连续18个月上涨6月出栏生猪每头仔畜费平均达到1246.51元,同比上升114.79%环比上升1.87%上半年平均每头生猪饲养总成本2528.91元,环比上升25.11%其中仔畜费1099.35/头,环比上升64.19%。精饲料费802.5元,环比上升4.79%玉米价格环比上升3.6%

(四)规模户盈利大幅增加,散养户饲养风险较大

上半年平均每头生猪饲养净利润1695.93元,较去年下半年增加306.53元。其中,小规模户净利润增加574.19中规模户净利润增加632.9元、大规模户净利润增加518.08散养户净利润增加37.14。当前,养殖户的非洲猪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疫情防控投入已成为养殖成本的常态项目,散养户由于收益不高,抗风险投入相对不足,潜在的养殖风险较大。

三、主要问题

(一)饲养成本居高不下

四川属于西南内陆地区地形条件复杂,玉米、大豆种植产能低,饲料成本高;外出务工人员多,推高雇工工价,养殖规模和技术水平不够,人工成本高,导致我省生猪养殖成本一直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仔猪繁育技术相对落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猪源紧缺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导致仔猪价格连续上涨。

(二)市场优势有所削弱

我省生猪产量大,消费量也大但与先进省(区)相比,疫病防治能力不强,中小规模户风险防控能力,生猪出栏量持续下降,外地生猪入川量长期大于出川量。尤其去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一度大幅下跌出栏降幅高于全国水平,与河南等省相比,生猪出栏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产业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我省生猪产业虽然在规模上有一定提升,猪肉冷鲜物流不发达,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比低产业链条延伸不长,大部分还停留在鲜肉出售上,缺少规模大的屠宰、冷储企业,养殖户收益基本受当期市场供求决定,产品增值空间不大,在市场博弈中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对策建议

(一)稳市场,保供给。加强生猪产业链各环节监测,定期对育肥猪、能繁母猪、仔猪等存出栏量、进出口量进行分析预判,并通过官网平台统一发布,维持市场供应秩序稳定。适当增加牛肉、鸡肉、鸭肉等肉类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减小猪肉供给压力。

(二)上规模,降成本。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提高本土原种猪核心竞争力,降低仔猪费用。积极引导农畜业融合发展,推广种养循环先进养殖模式健全饲料供应体系,降低饲料成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养殖,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延链条,促转型。生猪储备和价格联动机制已经较为成熟的基础上,加大肉联厂等相关消化冻肉企业引进力度,加强储备设施建设创新猪肉及精深加工产品销售模式,通过节日预售、开展领养、网络直销等方式,提高猪肉销售效率。加强种猪品种改良和猪用疫苗等科研力量,提供生产养殖保障。

(四)强扶持,增信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政策性保险普及,完善保险支持政策加大激励奖补力度,引导养殖户树立信心控制风险稳定生产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支持多地共建共享生猪养殖基地有效保障区域内供给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排行

相关推荐

回到
顶部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