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无障碍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改工作 / 就业和收入分配 / 政策研究
四川省2019年就业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
发布日期:2020-02-05 信息来源:就业收入分配与消费处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201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失业率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城镇就业总量继续增长,工资水平稳步提升,实现了较充分和较高质量就业。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全省稳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

一、四川省2019年就业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7.82万人,连续5年保持在100万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7%12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1%,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31个百分点;四季度,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5.3%2019年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4.8%-5.3%之间,好于全国5.0%-5.3%的水平。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构成为35.1:27.3:37.6,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8%10.0%,在收入来源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6%8.1%

(二)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平衡。2019年,全省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295.88万个,同比增加2.73%,进场求职者人数225.87万人,同比减少4.87%,求人倍率为1.31,同比增加0.11-12月单月求人倍率在1.15-1.42之间,岗位需求保持高位。其中成都市岗位需求尤其旺盛,求人倍率达到了2.07

(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全省2019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共43.9万人,截至8月末,就业率达到88.28%。全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450万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1370万人,省外转移就业1080万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超过4800亿元,同比增长8%2019年,全省共帮扶9.9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5%

(四)就业扶贫成效显著。全年全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112.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2.7%。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各类就业培训15.4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154%。安排就业扶贫资金7.9亿元,其中对88个贫困县安排3.9亿元。全省共建立各级就业扶贫车间627个,认定省级就业扶贫基地189家,吸纳带动贫困群众就业3.7万人。全省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人就业人数14.2万人。

(五)成功应对外部冲击对就业的影响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缓解经贸摩擦对就业的影响,我省制订稳就业工作方案、积极实施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出台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和技能提升“展翅行动”,2019年全省累计发放普惠稳岗补贴资金9.39亿元,惠及2.97万户企业、400.25万名职工,确保全省就业保持总体稳定。2019年,全省农民工省外输出1080万人,同比减少1.7%,务工规模总体保持稳定,未出现集中返乡现象。

二、2020年稳就业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都为稳定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2020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也是英国的脱欧之年,经济问题政治化与政治问题经济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省与全国一样,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挑战。2020年我省劳动力供给将略有增加,控制失业率难度将有所增大,稳就业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主要机遇

1.就业优先政策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这是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于稳就业、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国务院成立稳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稳就业政策全面发力。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出台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促进就业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为稳就业工作提供扎实保障。

2.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当前,我国正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更为务实的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011起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法制层面明确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根据世界银行对全球各国营商环境的排名,2018年中国从上期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大幅攀升了32位,2019年的排名又进一步跃居全球第31位,大幅提升了15位,中国连续两年进入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经济体行列。20196月,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明确了我省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我省营商环境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带动就业创业。

3.新业态催生新就业。互联网平台经济是生产力新的组织方式,是经济发展新动能,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界融通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拓展消费市场尤其是增加就业,都有重要作用。由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催生的外卖、新零售、生活性服务业、网约车等新业态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为稳定就业、扩大需求提供了巨大的缓冲空间。目前,四川省网商总数160万家,独角兽企业4家,电商带动就业800万人。新经济、新产业依托互联网技术催生出多元化的就业新形态,正在创造更多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化解产能过剩中下岗人员再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大量机会。

(二)主要挑战

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承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省与全国一样,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挑战,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后劲不足,汽车等传统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新兴产业培育还需时日,消费活力尚未有效激发,稳增长任务仍然繁重,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基础性作用可能进一步承压。

2.短期内劳动力供给增加,稳就业压力更大。人口结构变化是影响劳动力供给最主要且最基本的因素,目前,中国的人口转变已经形成了劳动年龄人口逐步减少的长期趋势。2013年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持续减少,2018年减少了470万人,2013-2018年累计减少了2225万人。我省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持续减少,2012-2018年累计减少201万人。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就业压力相对较小。然而,根据人口预测数据,劳动年龄人口在近三年出现波动。由于1959-1961年的出生率很低,在2020年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较之前几年减少,因此劳动年龄人口在2020年略有增加,我省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增加约22万人。由于劳动供给因素出现上述短暂波动,稳就业工作任务更为严峻。

3.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岗位需求与技能水平、求职意愿、年龄结构均不同程度出现不匹配现象。2019年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显示,高级技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分别为6.803.63,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同时,区域性不匹配现象明显,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多流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偏远县乡招用人才往往一将难求。甘孜州2019年举办招聘会31场,提供岗位94522个,最终达成就业意向的只有5067人。

4.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近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持续增加,截至2020年初的汇总统计,全省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同比增加4万人左右,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就业总量持续增长,不断向就业施压。我省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登记入库的约3500万左右,转移输出约2400多万,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职业技能,就业不充分不稳定的问题较为突出。2020年要确保21万贫困人口脱贫,就业扶贫压力也较大。

综合分析,尽管我省外部环境严峻,就业总量压力不减,但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为稳就业工作带来重大利好,预计2020年全省就业工作主要目标能够顺利完成。

三、2020年稳就业工作建议

2020年,要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坚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并重,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全力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培育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加快构建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农业更好发挥农村富余劳动力“蓄水池”作用。实施“4+6”现代服务业产业培育方案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计划”,支持社区、生活、家政、旅游、托育、养老等服务业发展,增大服务业吸纳就业容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引领,加快5G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拓展就业空间。

(二)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在川6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争取建设一批“双创”支撑平台项目,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制定《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支持更多劳动者创新创业。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政策举措,实施民营经济政策精准推送工程和百强精准培育计划,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更好发挥企业这一稳就业主体的作用。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用好用足中央使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措施,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返乡创业培训计划和劳务品牌培训。根据转岗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不同群体特点,深入实施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展翅行动”、技师培训项目等专项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四)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稳定现有就业。把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各项措施扎扎实实落到位,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良性循环。切实抓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调整社保缴费基数、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落地落实,全面落实国家普惠性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收费清单一张网建设,持续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含政府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标准,严格执行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政策。

(五)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决胜全面小康。持续提升就业扶贫成果,进一步拓宽扶贫车间(基地)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四条就业帮扶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脱贫。坚持就业导向、需求导向,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和技能培训脱贫行动,切实发挥培训促进就业实现增收脱贫的综合效益。通过实施就业援助、加强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因地制宜提供就业服务等方式,动态实现贫困家庭“户户有就业”目标,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排行

相关推荐

回到
顶部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