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无障碍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改工作 / 资源与环境 / 应对气候变化
成都市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发布日期:2018-10-15 信息来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应对气候变化处)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近日,在第六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成都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与深圳、里昂一同摘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首批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近年来,成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转型之路,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制度、城市、产业、能源、消费和碳汇体系,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加快建设。

一、完善绿色低碳制度。注重发挥制度设计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保障作用,制定出台《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为推进全市绿色发展明确了方向路径。编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作出了总体谋划。出台国内首个针对城市特定区域生态保护的地方条例,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定期发布区(市)县绿色发展指数,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绩导向更加鲜明。

二、打造绿色低碳空间。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低碳城市体系建设系统推进。在城市规划上,注重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与生态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容量相适应,科学划分“三区三线”,构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空间布局,推动市域城乡形态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转变。在城市建设管理上,注重减少建筑、交通领域碳排放,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成功入选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最佳城市十强,获批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积极构建快速轨道、城市公交和城市慢行“三网”融合的便捷绿色交通体系。

三、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快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创新为主的新动力上来,低碳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一方面深入实施低碳产业升级工程,依法依规淘汰和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基本退出钢铁冶炼长流程、烟花爆竹和印染行业。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制定实施节能减排降碳综合方案,用全省20%的能源碳排放贡献了全省38%GDP。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58.78%,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着力培育绿色经济新动能,制定实施《成都市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九大绿色产业形态,2017年全市330家节能环保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700亿元,新登记绿色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近60%,新经济总量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

四、共建绿色低碳生活。着力打造宜人宜居的城乡生态环境,倡导共建共享的绿色生活方式,碳汇体系和低碳消费体系建设广泛推进。大力实施“三治一增”,先后规划启动天府绿道体系、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园林绿地、河湖湿地“吸碳”能力。鼓励低碳出行,获批首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从2013年的28%提升至47%,支持共享单车加快发展,骑行减排量居全球12个大城市第3位。实施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停车收费减免、不限行不限号等鼓励政策,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7万辆,累计建成充换电站近350座,充电桩逾万个。

五、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创新绿色低碳的示范网络建设,低碳发展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借智借力加强低碳国际研究,先后完成《成都市低碳发展蓝图研究》等重点课题,编制完成2010年、2015年和2016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深化绿色低碳示范合作,在全省率先评定59家绿色低碳示范单位,低碳产品、碳足迹认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完成中美可持续及宜居城市建设项目,中瑞低碳城市成都项目取得阶段成果;成功举办两届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发布城市可持续发展《成都宣言》,入选首批“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启动实施全省首个会议碳中和项目,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排行

相关推荐

回到
顶部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