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8月15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生态日四川主场活动在宜宾举行。
活动由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宜宾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省人大、省委宣传部和相关省级部门(单位)、市(州)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近200人参加活动。活动中,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四川重要成果及典型案例,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省林草局分别发布了工业、生态环境、能源、林草等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成果,宜宾、巴中、成都、自贡市交流了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正式上线了西部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发布了《共建美丽四川,共享绿色未来》的全国生态日四川宜宾倡议。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四川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四川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推进美丽四川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巴山蜀水颜值、生态产品价值、人居环境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一是加强整体政策制度设计。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决定,印发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实施意见,明确了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的四川路线图、任务书。二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推进水风光多能互补开发,全省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深入实施“电动四川”行动计划,累计实现电能替代762亿千瓦时。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十三五”以来全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2%,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三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到89.3%,203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断面占比达到99.5%、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以上,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切实管控。在中央对各省(区、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四川连续3年获评“优秀”等次。四是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初步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与国家林草局合作共建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2.3%。建立长江、黄河、赤水河、嘉陵江等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生态综合补偿试点。
此次全国生态日四川主场活动的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积极成就,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讲好了美丽四川故事。后续全省各地各部门将进一步广泛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培育弘扬生态道德,繁荣发展生态文化,普及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确保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让巴蜀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