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工作交流

遂宁市法院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 探寻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最优解

发布时间:2024-11-15
信息来源:营商环境优化处
字体【
分享:

遂宁市法院从优化节点、前端把控、聚智创新和深化管理着手,强化解纷环节流转全面监管,推动间隙时间向高效合理转变,实质缩短纠纷解决时间,推进案件审判“双提速”。今年以来,遂宁法院上诉率7.63%、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案件发改率同比下降28%。全市法院上诉案件移送时间26.16天、同比减少19.35天,居全省第2位;纠纷在院时间同比下降56.63天。

一、“效能”为先,优化节点推动审判“加”速。紧抓节点管控,持续深化流程再造,创新优化快审体系,促进审判质效双提升。一是探索“执破融合”改革。高效推进全省首个“执破融合中心”优质运行,37天内审结破产清算案件5件,有效化解债权1.41亿元,出清执行积案158件。二是启动“鉴定管理官2.0”建设。全面提升委托鉴定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深入探索“竞争+摇号”选定鉴定机构新模式,办结鉴定案件231件,鉴定平均用时缩至32天。三是优化“五个48小时”流转机制。推行“定时、定人、定岗、定责”四步工作法,案件移送准时率达98%。

二、“治理”为要,紧抓前端促进源头“减”量。推动解纷力量横向聚合,探索建立诉调多元联动机制,实施类型化纠纷化解,创新诉源治理大格局。一是健全诉调对接体系。完善“诉前引导+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机制,扎实推进全国法院调解平台“三进”“总对总”工作,对接工商联、仲裁委、公证处等机构及辖区基层治理单位433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49.03%,居全省第4位。二是深推类型化纠纷专项治理。探索金融纠纷分层治理新路径,创新“调解+赋强公证”金融解纷新模式,调撤金融类纠纷230件;优化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格局,推动出台《物业纠纷诉前调解工作运行机制(试行)》等制度文件,打造物业纠纷“北斗星•和业”治理品牌,调撤物业类纠纷259件。三是探索建工类案件诉前律师调解机制。引入建工类案件律师调解,印发《关于在建设工程领域纠纷合作试点律师调解的备忘录》,委托律师调解建工纠纷154件,调解成功16件,制作无争议焦点确认书5份。

三、“科技”为驱,聚智创新助力诉讼“乘”势。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实现审辅事务集约化管理,聚力优化线上执行手段,全流程助力效能提升。一是集约优化审辅事务。加强“三中心一枢纽”建设,细化立案、电子送达等20项诉讼服务清单,畅通“线上+线下”一体化诉讼服务。二是强化智慧庭审运用。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全面应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电子送达平台、“云上法庭”等智能诉讼服务平台,发挥72个现代化“科技法庭”功能,大英县法院“云”庭审入选全省法院“非接触式”诉讼典型。三是推进案件归档方式改革。聚焦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目标,实现电子卷宗材料全流程网上流转、电子送达、“一键转档”,电子卷宗24小时智能生成率达95%以上,庭审效率提升30%。

四“审管”为刃,齐抓共管确保质效“除”弊。聚焦统筹管理,坚持向制度要长效,开展超审限、长期未结案件等专项治理活动,构建全链条监管模式。一是压实院庭长监管职责。压紧压实院庭长“阅核”和“四类案件”监管职责,全流程管理“四类案件”361件,阅核案件1117件,评查案件115件(次),案件发改率同比下降28%。二是实质开展专项治理。开展超审限和长期未结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常态化落实审限跟踪预警提示和督促通报机制,民商事长期未结案化解率提升至75%。三是统筹提升审管效果。加强数据分析研判会商,召开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会4次,发布审判质效通报4期。强化案件质量评查,多频次两级法院全覆盖交叉评查,制发通报8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