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工作交流

绵阳市科技城新区高水平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10-21
信息来源:营商环境优化处
字体【
分享:

近年来,绵阳市科技城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科技立市战略,在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上双向发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探索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区。

一、主要做法

(一)探索三种主导模式,扩充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力量。一是国企引领转化实践。依托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高校等资源,组建公司、建设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生态节能环保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特种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借助国企资金与市场渠道,推动伺服驱动器、防爆物流机器人、催化除甲醛设备等近100个成果转化。二是科研院所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研实力,推动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先进光电技术创新中心、先进生物医药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微电子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实体研发机构,成功转化高端医药中间体项目。三是高校资源深度融合。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建设绵阳科技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研究院、四川天健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杰森机电数字水务(水利)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借助高校人才与基础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600余人,挖掘高校科技创新成果200余项,建成科技成果库并搭建互动平台。

(二)实施三项关键举措,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一是产学研用协同共进。鼓励新型研发机构与云上两城团队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如推动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物院、兵装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合作,联合申报工业仿生机器人、民爆行业用防爆型工业机器人、微纳操作机器人整机产品3个国家级重大链主项目,缩短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二是中试平台搭建完善。在数据通信终端、有机功能材料、新一代集成式供能系统等重点产业链布局建设9个中试研发平台,解决科技成果样品到产品的关键环节问题。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环保等重点产业领域,鼓励企业建成49个国省级创新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三是链接市场拓展应用。助推机器人+”系列在制造业、安全应急、城市基建等领域实现应用突破。举办高企助跑”“朋友圈助企等活动,开展创新应用展示,拓展成果应用市场,促成锂合金电池与五八机器人、它人科技达成长期合作。

(三)推动三类制度松绑,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内生动力。一是人事制度自主灵活。出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行指导意见》,分割新型研发机构与举办单位人事关系,下放用人权限,支持建立现代化人事管理制度与市场化运行机制,提升机构运营效率。二是财务制度优化升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优化财务审批流程,参照举办单位自行制定细则,提高财务管理的灵活性与效率。支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挖掘成果。三是成果转化管理高效。组建包含技术、金融、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专业团队,从项目先进性、市场前景、创新团队等多维度开展项目评审、市场调研、风险分析等评估工作,对项目实施从启动到落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科技成果转化质量。

二、取得成效

绵阳市科技城新区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获评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四川省智能机器人创新型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破百亿,规上企业达72家,9家入全省数字经济企业百强;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20亿元,加速迈向高端;绿色环保产业形成链条,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增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