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以优化物流贸易营商环境为抓手,以“通道网”强支撑、“物流网”畅堵点、“数联网”赋动能,系统性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物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主要做法
(一)织好“立体互联”通道网,降低综合性成本。构建立体交通矩阵,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破百亿,加速推进成渝高速公路扩容、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等项目,高质量推进内江机场建设,加速构建“空中走廊+地面动脉”立体交通物流通道网。打通“内陆出海”开放通道,创新“内陆+沿海港口”跨域合作模式,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常态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中老班列及内江至东盟跨境公路班车,助力企业拓展东盟国际贸易市场。封关运作内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保税仓储、出口退税等政策为企业节省成本超千万元,货物综合运输成本降低约20%。
(二)织好“聚链成势”物流网,降低结构性成本。一是培育经营主体“强链主”。实施物流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出台A级物流企业培育方案,建立链主企业、A级物流企业培育清单,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2024年支持14家物流企业成功创A评级,7家企业获二手车出口资质,1户企业获国际道路货物运输资质企业,1户企业获海关AEO高级认证,通宇物流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民营物流企业50强”。二是打造枢纽园区“筑高地”。构建“一港两心三园”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实施内江国际物流港大园区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三个县域物流园,提升物流产业承载能力。三是创新多式联运“破壁垒”。实行“高铁+公路”联运模式,常态化开行“整厢”高铁快运动车组,促进高附加值产品“门到门”快速运输;打造“空陆联运”航空物流新模式,正式启用西部首家航空物流城市货站—川航(内江)城市货站,已实现承运货物1400吨。四是完善三级配送“通末梢”。推进“交商邮供”融合发展,健全县乡村三级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加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补助资金投入,建成县级寄递物流中心5个、乡镇寄递物流站点366个、村级物流节点924个,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全覆盖。
(三)织好“智慧高效”数联网,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数字赋能,积极融入四川(西部)物流大数据中心、全省多式联运数智平台等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全市物流企业信息数据、“内江云朵”小程序接入省平台,促进物流信息数字化共享和应用,拓展“甜味+”产品销售渠道。加快打造智慧物流园区,与京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共建“内江智能物流港”,提升分拣、仓储、配送自动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应用数字技术,渝丰物流、通宇物流等企业建成物配信息化中心,其中渝丰物流公司自物配信息化中心运行以来,已累计节约50万元以上。
二、取得成效
内江市成功获评四川省2023年首批支持建设的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获评“中国物流绿色行动领创城市”。全市形成“9+3+4”高速公路网、“9+2”铁路运输网,高速公路、铁路密度位居全省前列,内江机场获得国家民航局场址批复,取得重大突破。封关运作成渝发展主轴首个、全省现有第四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一季度已实现进出口总额近3亿元,排全国85个保税物流中心第29位。A级物流企业增量居全省第1位,总量达到20户,居全省第4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