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恩阳区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锚定“知识产权强区”目标,构建“政策引领全域覆盖、服务升级全链贯通、保护护航全维覆盖”的三维赋能体系,推动区域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双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政策引领,实现宣讲“全域覆盖”。一是健全政策体系。围绕全市“5+2+3”现代化产业布局和全区“4+2”重点产业方向,落实《巴中市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九条措施》,明确高价值专利培育、商标品牌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重点任务,配套出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意见、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工作指引等政策文件,形成“1+N”政策支持体系。二是组建专业宣讲矩阵。整合市场监管、科技、金融等部门力量,组建“1+4+N”知识产权宣讲指导小组(即1个领导小组、4个行业专班、N名企业专员),选派42名政策专员,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乡村”宣讲活动。针对食品加工、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19条细分赛道企业需求,定制差异化政策解读方案,累计举办专题宣讲会15场,覆盖企业300余家,解答企业诉求260余条。三是搭建数字化宣贯平台。依托“恩阳政务云”小程序,上线“知识产权政策库”,集成政策原文、申报指南、案例解析等内容,实现“一键查询、智能匹配”。开通“知识产权直通车”线上直播间,邀请专家解读专利布局、商标注册等热点问题,累计直播6场,观看超2万人次,企业政策知晓率达95%以上。
(二)聚焦服务升级,推动转化“全链贯通”。一是构建“三师联动”服务机制。整合律师、专利代理师、技术调查官等专业力量,成立知识产权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诊断—申请—转化”全流程服务。编制《知识产权转化路径指引手册》,明确专利评估、作价入股、融资对接等8个关键环节操作规范,累计为27家企业提供“一企一策”转化方案。二是打造“评估—融资—产业化”闭环链条。联合银行、担保机构、评估公司,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金融产品,简化审批流程,企业最快7个工作日可获得贷款。2024年以来,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突破4000万元,惠及企业15家,其中“胡婆婆”食品公司通过专利质押获贷1000万元,助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三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指导企业与哈工大、成都大学、西华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合作,联合搭建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帮助“胡婆婆”食品公司建立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成功申请发明专利6项,开发出低脂高蛋白豆干系列产品,年销售额增长40%。
(三)聚焦保护护航,强化权益“全维覆盖”。一是构建“行政+司法+技术”保护体系。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组建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响应专班,推广“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案件办案周期同比缩短10%,累计查处知识产权违法案件超20件,非正常专利申请清理率达100%。二是设立维权援助网络。在产业园区、重点镇(街道)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8个,配备专职调解员和法律顾问,为企业提供侵权取证、诉讼代理等“一站式”服务,知识产权诉求回复率、纠纷解决率均达100%。针对电商领域侵权高发问题,联合京东(恩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展“清风行动”,着力规范直播带货等网络经营活动秩序,依法惩处直播带货等领域违法行为。三是强化信息技术赋能。利用12315消费投诉举报热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官微官网官方邮箱受理维权需求,畅通维权渠道,累计通过各类平台收集侵权线索1034条,协助企业维权成功率提升至90%。
二、取得成效
截至目前,巴中市恩阳区专利授权、商标注册数量同比增长40%、266.25%,商标有效注册量突破3400件,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6家,建立全市首个专利入股转化“巴中样板”(工大西南食品研究院实现950万元专利所有权转化),“恩阳芦笋”“恩阳葡萄”“恩阳银杏”等6件商标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综合品牌价值超4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连续两年增长超5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