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油菜籽生产成本收益直报调查报告
我们对全省14个市24个县(市、区)221户农调户油菜籽生产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直报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省油菜籽亩均产量、产值、成本均呈上升趋势、亏损略有减少。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及其增减变化原因分析
(一)产量上涨、产值上升
1.产量上涨。2021年油菜籽亩均产量162.63公斤,较上年增加2.95公斤,同比上升1.85%。今年我省2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略偏高、降水明显偏多、日照正常,对小春作物生长较为有利;4月上旬以后气温偏高,土壤墒情适宜,水热条件有利于油菜结穗。
2.产值上升。2021年每50公斤油菜籽出售价格305.43元,同比上升9.56%,亩均主产品产值993.43元,较上年增加103.1元,同比上升11.58%。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是我国三大食用植物油品种,多年来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受我国与美国、加拿大贸易摩擦和国际大豆、棕榈油价格上涨影响,加之国内油脂库存也处于低位,使得油菜籽价格保持稳中略涨态势。
(二)总成本上升
2021年我省油菜籽亩均总成本1367.44元,同比上升7.02%。其中:亩均生产成本1261.99元,同比上升7.62%,亩均土地成本105.45元,同比上升0.3%。
1.种子费:亩均24.72元,同比上升0.94%。主要是由于推广使用了品质优、抗倒、耐密的高地油668以及南油杂1号等优质种子,优质品种的价格稍高于一般品种。
2.化肥费:亩均106.74元,同比上升0.38%。一是因为用肥结构的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农民为减少种植难度,复合肥逐步取代传统化肥,高品质复合肥价格略贵。二是为减少田间管理时间,部分农户种植时采用双窝模式(1窝撒种,1窝施肥),导致用肥量增加。
3.农药费:亩均12.51元,同比下降1.26%。今年我省气候适宜,病虫害发病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4.机械作业费:亩均77.96元,同比下降4.79%。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种植户增加了人工劳作,从而节约了机械作业费和畜力费。
5.人工成本:亩均1002.45元,同比上升10.28%。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日渐紧缺,并且外出打工收入远高于务农收入,带动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
(三)亏损略有减少
2021年我省油菜籽亩均产值1002.37元,较上年增加102.96元,同比上升11.45%。亩均亏损365.07元,较上年亏损减少13.3元。亩均现金收益738.13元,较上年增加107.34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模式单一、规模偏小。我省油菜籽除成都平原外主要在丘陵地区种植,土地分散、规模偏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加之农户多为分散经营、种植需求集中在自食自用,难以形成规模性、集约化的种植产业。在油菜籽种植效益不高的情况下,种植户不愿继续增加投入、扩大生产。
(二)劳动力不足、粗放管理。粮油作物生产属于短期内密集型劳动,而集中耕种期间劳动力需求较大。目前,农村从事种植人员多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受年龄、劳动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对田间只能进行粗放式管理,在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和有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无法做到精耕细作。
(三)成本上涨、持续亏损。今年以来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种植成本,特别是粗放式管理情况下,部分农户愿意选购品质较高的种子、化肥及农药,种植成本持续上涨,而农产品价格则相对稳定,种植收益下降,制约了农民生产投入积极性。
三、建议意见
(一)促进规模种植。鼓励油菜籽连片规模生产,采取相应措施扩大土地流转,鼓励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推广机耕,提高油菜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强化油菜附加值增收,大力发展春季油菜花观赏等周边业态,延长产业链,提高油菜产业整体效益。
(二)加强育种攻关。用科技手段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加强油菜籽优良品种推广,加快选育一批单产高、抗病性好、品质优的突破性新品种,积极探索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提高油菜单产水平。推广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种植模式,加强指导、统一管理、加强合作,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降低种植风险;与收储、油脂企业提前签订购销合同,保障农民收益。
(三)稳定农资价格。积极建立农资直销网络,鼓励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加快推进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发挥农资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和服务功能,不断满足网点和农民的有效需求,降低终端销售价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