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本调查监审

2021年一季度四川省生猪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5
信息来源:
字体【
分享:

利润下降风险增大 生猪产能恢复进度放缓

——2021年一季度四川省生猪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分析

今年一季度受非洲猪瘟、新冠疫情以及饲料价格等多重影响,生猪生产成本高位波动,出栏价格持续下降,利润空间收窄,生产风险上升,产能恢复进度有所放缓,保供稳价预期压力增大。

一、一季度生猪生产成本收益情况

(一)出栏价格持续走低受元旦及春节等消费需求上升影响,生猪价格从202012月开始反弹,到20211月涨至36.31/公斤,后因节后消费需求下降、养殖户集中出栏生猪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到20213月跌至29.26/公斤,环比下降10.49%,同比下降21.26%


(二)饲养成本总体上涨。2021年一季度生猪生产总成本2887.75/头,较2020年一季度生产总成本上涨713.23元,同比上升32.79%。但202113月出现小幅度回落,到20213月总成本下降至2810.09/公斤,环比下降3.57%,同比上升24.95%



(三)利润空间继续收窄。受到生猪出栏价格持续走低、饲养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2021年一季度生猪养殖利润空间继续收窄,净利润为1280.45/头,相较2020年一季度下降1258.94元,同比下降49.58%20213月生猪养殖利润降至895.15/头,环比下降29.08%,同比下降63.44%



(四)产能恢复进度放缓。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各类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全省生猪产能逐步恢复,但受到近期非洲猪瘟疫情、饲养成本高位等因素影响,20213月生猪存栏量不升反降。2020年下半年调查户存栏数量已经接近2018年同期水平,但2021年一季度非洲猪瘟疫情反复,存在恐慌性出栏量情况,生猪存栏量仅为2018年同期的75.42%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后期形势研判

(一)饲料价格上涨推高饲料成本。四川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精饲料原料成本高,对外地的进口依赖性强,精饲料价格受外界影响因素大,一旦遇到疫情防控、自然灾害、贸易流通受限等情况,精饲料价格不易稳控。据调查和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玉米价格从2.81元/公斤涨至3.2元/公斤,饲料均价从3.75元/公斤涨至3.87元/公斤,精饲料费用占生猪生产总成本的比例从34.68%涨至36.38%,保持上行趋势。后期随着国内外粮食价格上涨以及生猪产能恢复,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饲料成本增加形势不会改变。

(二)仔猪价格高位挤压养殖利润。据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出栏生猪每头仔猪费平均1544.35元/头,较2018年一季度546.46元/头上涨182.61%,占生猪生产总成本从34.18%涨至53.48%。目前,自繁自育的大规模户受仔猪价格影响较小,但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母猪存栏量尚未恢复,仔猪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小散户等抗风险能力较低。仔猪价格保持高位,将增大养殖风险、挤压利润空间,影响养殖积极性。

(三)抗风险能力两极化加速散户退场。通过近期调研了解,规模养殖户因生产产业链完善、科技化较高、疫情防控投入充足等,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较小,抗风险能力普遍较高。而小散户因养殖技术较差、经验不足、防疫投入较少、资金补助力度弱等因素影响,抗风险能力较低,在2019年非洲猪瘟恐慌性出栏后,补栏数量不多,部分小散户因养殖成本较高、收益降低、疫病风险较大、疫苗研发效果不佳等因素影响,还处在观望状态,不愿过早补栏。考虑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以及小散户养殖利润下降较大等情况,小散户为规避养殖风险、降低亏损,补栏积极性不会太高,产业格局或将进一步调整。


(四)产能恢复放缓引起猪价反弹。规模养殖户相较小散户的抗风险能力较强,但全产业链比较完善的规模户占比不高,整体科技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土地、建厂等前期成本投入较大,加之疫情后防疫成本大幅增加,受到地形地势、资金、科技化水平、疫情风险等方面的限制,产能无法快速上涨。随着小散户加速退场以及产能恢复周期拉长,规模养殖户无法迅速填补产能空缺,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猪肉价格4月底或将触底反弹。

三、建议意见

(一)提高疫情防控水平,提振养殖信心。强化地方政府防疫指导力度,加快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度,科学完善调运制度,提高对调入白条肉及小型屠宰场等薄弱环节的监控力度和检测水平,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适度提高防疫补贴力度,探索规模户与小散户联动防疫措施,通过集中采购防疫物资、定时联动消杀等方式降低养殖户防疫成本,提高小散户防疫水平,控制疫情风险,提振抗疫增产信心。

(二)强化科技生产能力,稳控生产成本。因地制宜探索适应四川地域特色的科学种植手段,提高本地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量,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持续关注仔猪价格走势,鼓励规模户自繁自育,减少规模户与小散户争购仔猪的情况,提高母猪存栏量,培育选用优质种猪,推广科学先进的保胎措施和饲养管理理念,提高母猪繁殖率,实现仔猪“量升价降”。

(三)科学布局重点扶持,促进产能恢复。全面落实国省扶持政策,加大中大养殖户的建设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培育,打造生猪养殖产业集群,引导大型企业集团与本土生猪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和养殖专业户合作经营,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通过统一生产、统一服务、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助力规模户产能提升。以产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等为纽带,强化对小散养殖户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导,适当提高中小散户补贴力度,加大激励奖补范围,提升小散户养殖积极性,引导小散户加快补栏、恢复产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