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能力提升 效益持续向好
——四川城市污水处理行业2020年度成本抽样调查
为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行业价格成本监管,省成本调查监审局对全省20家城市污水处理企业2020年生产经营成本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行业处理能力有所提升,成本略有增加,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一、基本情况
(一)单位处理成本增加。2020年,行业固定资产、环保等投入不断加大,污水处理成本逐步增加。行业污水处理完全成本20.05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污水处理生产成本17.15亿元,同比增长13.2%;期间费用2.42亿元,同比降低0.4%。单位污水处理成本1.45元/立方米,同比增长4.3%。
1. 成都市调查企业。污水处理完全成本10.46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污水处理生产成本9.25亿元,同比增长7%;期间费用1.06亿元,同比降低27.3%。单位污水处理成本1.56元/立方米,同比增长4.7%。
2. 其他市(州)调查企业。污水处理完全成本9.59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污水处理生产成本7.89亿元,同比增长21.4%;期间费用1.35亿元,同比增长40.6%。单位污水处理成本1.44元/立方米,同比增长4.3%。
图1 污水行业处理总成本构成
数据来源:四川省成本调查监审局
(二)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受提标改造、扩能升级等因素影响,行业处理能力有所提升。行业年污水设计处理能力、收集总量和处理总量同比分别增长7.7%、8.4%和7.8%;达产率90.2%,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
1. 成都市调查企业。污水设计处理能力与上年相同,收集和处理总量同比均降低1.3%;达产率92%,同比减少1.2个百分点。
2. 其他市(州)调查企业。污水设计处理能力、收集总量和处理总量同比分别增长15.9%、19.3%和18.1%;达产率88.6%,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
图2 2020年污水行业设计能力、收集及处理量对比
数据来源:四川省成本调查监审局
(三)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受益于行业增值税税率下调及社保减免政策,行业经营状况良好。行业营业收入实现23.82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124.4%,增速较上年提高86.2个百分点。
1. 成都市调查企业。营业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净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186.2%,增速较上年提高143.3个百分点。
2. 其他市(州)调查企业。营业收入11.05亿元,同比增长26.7%,增速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较上年降低14.6个百分点。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地域间成本差距明显,成本压力增大。行业地域间单位污水处理成本差距明显,最高的为甘孜州4.18元/立方米,最低的为自贡市0.55元/立方米,超过2元/立方米的企业2家,1—2元/立方米的11家,小于1元/立方米的7家;行业资产投入同比增长29.4%。行业居民收费标准0.95元/立方米,非居民收费标准1.34元/立方米,20家调查企业中10家企业成本价格倒挂。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规范化建设差距明显,部分企业成本管控内生动力不强,对财政依赖度高,自主创新及技术升级能力弱。同时,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量增长快,管网建设、提标改造等投入不断增加,行业成本压力不断增大。
图3 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与生产成本对比
数据来源:四川省成本调查监审局
(二)管网建设改造滞后,运行维护成本高。行业生产维护成本增长较快,直接材料费同比增长43.1%;修理费同比增长18.9%。主要原因是部分市(州)污水系统建设与城市发展规模不匹配,雨污管网尚未完全分流,致污水处理量大,污水管网年久老化,破管、渗漏等问题频发,污水处理工艺落后,设备维护成本高。
(三)资源化利用水平低,污泥无害处置难。行业污水资源化利用率低,再生利用率仅9.2%,同比减少0.8个百分点;污泥处置成本同比增长6.6%,处理形式多为外包的脱水填埋或焚烧处理。主要原因是企业再生利用意识薄弱,再生利用和污泥处置的技术、设备的开发、运用难以满足再生利用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及无害化等有关要求,引进设备和维护成本高,再生利用和污泥处置仍然是行业短板。
三、建议意见
(一)完善成本价格机制,疏导行业成本压力。按照“污染付费、公平负担、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加强污水处理行业成本监管,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政策扶持,疏导行业成本压力。鼓励各市(州)推进厂网一体化污水处理运营模式,开展收费模式改革试点,创新体制机制。
(二)补齐污水管网短板,提高收集处理效能。统筹城市规划与污水设施布局改造,优化污水管网布局,合理规划污水厂排放标准,严格实施雨污分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及工艺,提高污水管网收集处理效能。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污水设施信息化管理,提升运营和管理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三)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破解污泥处置难点。明确再生水利用目标任务,构建以污染物削减绩效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加强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依法落实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污水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工业、绿化、道路浇洒、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引进能源化、资源化技术手段,破解污泥处置难点,提高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强污泥资源化利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