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成本管控仍需发力
——四川城市供水行业2020年度成本抽样调查
为加强对城市供水行业成本价格监管,省成本调查监审局对21个市(州)城市供水企业2020年生产经营情况开展了调查。调查显示,行业成本和价格趋于稳定,总体经营状况持续向好。
一、2020年行业基本情况
(一)生产成本趋于稳定。2020年,行业供水成本37.01亿元,同比增长3.6%;供水总量同比增长3.3%;期间费用同比降低0.7%;单位供水成本1.75元/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单位售水成本2.04元/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02元/立方米;按社会平均漏损率12%调整后的单位售水成本为1.99元/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二)行业经济效益向好。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1.93亿元,同比增长15.6%;营业利润10.54亿元,同比增长4.9%;净利润8.89亿元,同比增长7.0%;资产总额379.18亿元,同比增长8.3%;单位售水价格为2.23元/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01元/立方米。
(三)供给能力有所提升。行业设计日综合供水能力和实际日综合供水能力同比分别增长7.7%和0.4%;年供水量和售水量同比分别增长3.3%和4.5%;管网漏损率为14.2%,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供水区域面积2412.25平方公里,同比增长3.5%。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成本价格倒挂现象严重。行业单位售水成本和价格差异较大,成本最高的为自贡市3.4元/立方米,最低的为成都市1.4元/立方米。销售价格最高的为凉山州2.78元/立方米,最低的为阿坝州1.02元/立方米。21家企业中,15家企业单位售水价格低于成本,占比达71.4%,成本价格倒挂问题突出。主要原因是:供水行业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大,管网维护成本高,且受供水行业公益性特点影响,行业纯水业务盈利能力较弱,盈利主要依靠工程安装等业务。
图1 供水行业单位售水成本及价格情况
数据来源:四川省成本调查监审局
(二)管网漏损率依然较高。行业平均管网漏损率为14.2%,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21家企业中,仅5家企业管网漏损率控制在行业标准12%以内。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供水范围不断扩大,部分地区管网设计不合理,老旧管网改造成本高、难度大,户表改造工程推进慢,公共用水不规范、难计量等问题较为突出。
图2 各市(州)供水管网漏损率对比
数据来源:四川省成本调查监审局
(三)成本管控压力较大。供水行业基础设施投入成本不断增加,配套建设短期内用户少且难以盈利,现有管网老化现象较为突出,维修维护成本高,企业资金投入压力大。行业资产负债率55.7%,资产负债率超过60%的有13家,融资成本较高。
三、建议意见
(一)完善成本价格联动机制。完善“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价格管理机制,在严格成本监审的基础上,建立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的成本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研究上游原水价格、水资源税与销售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完善财政补贴、价格补偿等方式,理顺成本价格矛盾,促进供水行业良性发展。
(二)切实降低管网漏损率。加快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提高供水管理能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从制水运行、调度运行、输水控制、管道漏损、水质检测等全过程到内部管理及服务用户的高效监管。提倡企业逐步淘汰老旧管网,积极应用先进管材和管道施工技术,优化管网设计、降低制水能耗和管网漏损率,有效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三)加强行业成本管控。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供水行业,缓解资金压力。完善企业目标责任制,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重视成本控制,强化规范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建立业内互联互通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共同推进新技术,促进降本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