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仁寿县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关于促进返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等文件,突出抓好优化营商环境、破解资金瓶颈、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选树先进典型四个方面,大力开展“筑巢引凤”行动,推动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已回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20186人,其中返乡创业2784人,带动就业1.2万余人。
一、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土地租用弹性管理。返乡创业用地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工业及商贸项目用地除挂牌出让外,开展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出让等试点,鼓励创业者依法流转承包土地,按照“拨改投”政策,对规模经营超过60亩的给予奖补。今年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46.4万亩。
二是证照办理一窗通办。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开设“返乡创业农民工”绿色通道,返乡下乡农民工创办企业从注册登记到税票领取压缩至4个工作日;土地首次登记、抵押登记等压缩至3个工作日,重点投资项目最快当天办结;推行新办纳税人“套餐”、财税库银联网缴税等服务,资料减少1/4、时限压减1/3。2015年以来,累计为返乡农民工办理身份证15840件,出国证4720件,其他证照4250件。
三是加强中介服务管理。建立中介机构名录库,对首期44家中介机构进行动态管理,对时间长、收费高的中介机构及时清理出名录库,不予推荐;清理中介服务事项91项,对事项进行规范管理,推动中介服务市场竞争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社保医保衔接畅通。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办理4996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已顺利转回户籍所在地的医保部门进行接续缴费。返乡下乡创业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无政策盲区、办理程序规范高效,共办理转入11931人次,其中省内转入5352人次,省外转入6579人次。
二、破解资金瓶颈
一是加强与县内财政金融机构合作,与县邮储银行、县建行签订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合作协议,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服务点;开辟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绿色通道”,推出“仁寿创客贷”、“民营贷”等7个最高额度可达500万元的新融资产品。
二是针对返乡创业者关心的贷款成本问题,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前2年财政全额贴息、符合条件的用于乡村振兴产业的企业贷款享受1.5%/年贴息、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的企业贷款按实际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贫困户数对应的贷款额度的5%/年享受贴息。对小微企业实行普惠性降税,全年减税降费3亿元以上;每年安排产业发展资金的60%用于支持返乡创业。
三是完善以县属国有企业平台公司为主体的创业信贷担保体系,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最高额度200万元的贷款担保。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为6000多户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发放贷款约5.8亿元,财政贴息2658万元。
三、强化职业培训
一是依托县内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及定点培训机构,整合各部门资源,结合农民工务工和创业需求,大力开展定岗、订单等技能培训,2015年以来开展各类培训3.9万余人次。其中,品牌培训1655人次,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6190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000人次,农村电子商务培训1000人次,农民工党员培训200人次,青年劳务者培训58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886人次,回家行动培训10000人次(如月嫂、养老护理、家庭教育等),新市民培训5000人次,提升农民工返乡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是投入1300余万元,从企业、高校、科研部门聘请100人组成农民工“创业导师团”,建立成功企业家和返乡创业者“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
三是县政府与省双创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入省级创业飞地服务模式,引导省级双创服务集中下沉,提供创业导师一对一指导、创业巡诊、创业路演、财政支农资金拨改投等系列服务,已开展创业巡诊和路演10余场。
四、选树先进典型
一是实施激励支持。对在外优秀儿女以总部回迁、项目回移、资金回流等方式回乡创办经济实体的,除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外,最高可享受20万元一次性奖励;以技术回乡、信息回馈、智力回哺等方式从事个体经营或智力合作的,最高可享受10万元一次性奖励。2015来,对320名返乡投资创业人员进行奖励,为70名仁寿“精英才俊”发放奖金35万元。
二是汇编创业政策。将返乡创业政策汇编成册,内容涵盖人社、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财政、国资金融、经贸、经合、税务等相关部门,充分利用驻外工作站、线上网络平台广泛宣传,提升农民工对政策的知晓率,让政策尽可能惠及更多返乡创业者,累计开展返乡创业政策宣传活动1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万余份。
三是举办返乡创业表彰大会。2015年以来,召开创新创业表扬大会3次,表扬返乡创业明星、创业新星300余名,评选“双创明星”“致富楷模”、优秀农民工企业及企业家各50名,并授予荣誉称号。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2人被评为四川省发展现代农业优秀返乡农民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