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网站支持ipv6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一带一路 > 四川动态

    四川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典型案例之一 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0-06-30
    信息来源: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办公室综合处(四川省攀西地区资源开发办公室综合处、区域开放处)
    字体【
    分享:

    成都国际铁路港占地33.6平方公里,拥有亚洲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弯货站,获批国家对外开放口岸、综合保税区、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式运行肉类口岸、整车口岸、粮食口岸,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验收,正在加快建设智慧无人港。近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充分利用中欧班列(成都)名片,积极探索创新,加速蓉欧枢纽建设,大力拓展网络布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

    成都,一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距离最近的沿海港口大约有1700公里。以前资源要素流动及物流主要方向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中欧班列(成都)开行彻底扭转了这一格局。2013426日,首趟中欧班列(成都)从成都青白江驶出,直奔欧洲大陆腹地——波兰罗兹,架起高效而畅通的亚欧大陆桥,运输时间仅为海运的1/3,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1/8左右。2016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打造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在成都、重庆、郑州等七城同时举行中欧班列发车仪式,始发于成都的中欧班列第一个抵达欧洲终点,受到中波两国元首检阅,向全球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成都速度

    截至20206月底,中欧班列(成都)西向纵深驶入欧洲腹地,境外站点已拓展至30个,并联合鹿特丹打通跨大西洋海铁联运通道。南向稳定运行经北部湾、粤港澳大湾区联通东盟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南向班列去一回一往返均衡开行,重载率和外贸货物占比均达100%。北向加大非木材运贸一体班列开行力度,推进俄罗斯聚乙烯颗粒、锌精矿、纸浆进口及吉利整车进出口运输项目,新增绿地奶粉回程专列。东向坚持国际国内两张网互补模式,拓展至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铁海联运班列。经过七年实践,中欧班列(成都)已成为国内开行数量最多、运行频次最高、辐射区域最广、运输时效最优的中欧班列。

    二、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

    20174月,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内的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挂牌成立。作为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而设立的自贸区,多项改革创新举措相继在这里诞生。从全国首创多式联运一单制,到率先开展集拼集运创新监管模式、平行进口汽车海铁联运监管模式,再到整合港口资源,组建港投集团创新路地合作机制……一次次创新举措,让成都国际铁路港变得忙碌,深受全球关注。

    20189月,中欧班列(成都)国际木材集散中心在成都青白江揭牌成立,并依托中欧班列国际物流通道优势,开创了蓉欧枢纽+园区合作新模式。20191月,中欧班列(成都)木材定制化班列订舱点成立,结合大宗物资交易和进出口货物贸易需求,为企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2019528日,一列俄罗斯锌精矿中欧班列定制化专列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首发,12天后抵运成都国际铁路港。

    2018年成都创新开行中俄贸易定制化班列以来,助力四川蔬菜、云南茶叶、成都造整车、服装、鞋帽、箱包等开拓俄罗斯市场,同时也把俄罗斯的木材、糖果、纸浆、锌精矿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成都还与省内兄弟市州广泛合作,与宜宾、泸州实现铁水联运,与攀枝花、凉山等地建立中欧班列基地。2019年中欧班列(成都)累计运送货物91.4万吨,货值64.3亿美元。

    三、从大通道迈向大港区

    依托中欧班列(成都)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成都国际铁路港这个开放口岸大平台,以全球思维构建以铁海联运为比较优势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把金堂、青白江、新都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一极,高质量构建开放型一体化大港区。积极推进跨区域合作,先后与省内其他城市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物流网,扩大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开放布局,共享门户枢纽红利。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与德阳、自贡、广元、内江、攀枝花等城市对接,建立起蓉欧+”战略合作平台,建成了陆海新通道联盟。

    围绕提升班列运输时效、改善客户体验和解决拥堵问题,2019年成都国际铁路港正式启用马拉运控中心,并将在中东欧和西欧选择两个合适的多式联运点,推动铁公、铁水、铁海多式联运,努力实现门到门服务和对中欧班列(成都)运输全过程合理高效调度,以此吸引更多适铁货源搭乘成都国际快车,让企业获得更多实惠,进一步展现其品牌效应和价值,切实增加中欧班列(成都)的含金量和国际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