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成功召开,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标注主题交流活动作为系列活动之一,聚焦“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加快赋能人工智能发展”主题,围绕数据标注、高质量数据集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数据标注产业发展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路径,并现场发布全国首批数据标注优秀案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局)推荐,成都中医药大学申报的“AI数据标注助力中医药领域高质量发展”案例成功入选。
当前,中医药领域面临数据资源分散、标注标准缺失、跨学科融合不足等挑战。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华为等合作伙伴,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100余家医疗机构资源,整合中西医结合病历、影像资料、基因本草等多元数据,构建覆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全模态数据集(原始数据2411.76TB,清洗后4.7TB),并围绕“出数据、出应用、出模式、出产业”四大目标,推动中医药AI技术落地应用。
一是数据筑基,破解资源匮乏。通过建设120种优势病种、1000个亚种数据集,收录100+名老中医临床病案,形成涵盖诊疗全链条的标准化数据资源体系。开发智能化标注平台,实现“机器+人工”高效标注,数据交付准确率达98%,支撑10个以上专业AI模型训练。
二是技术赋能,驱动精准诊疗。融合多尺度数据(单病种、全身、个体),突破中医宏观与西医微观数据对齐技术,开发慢性病管理、名医经验传承等智能应用。打造AI辅助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生成系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降低30%人工误差。
三是产业联动,激活经济价值。构建中医药AI全产业链生态,推动智能药物研发、临床辅助决策等场景商业化,预计三年内带动服务收入超200亿元。支持30家四川中药企业智能化转型,降低研发成本40%,助力中医药产业全球化布局。
优秀案例的发布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对于推动数据标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局)将按照国家数据局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国家数据标注基地(成都)和首批省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围绕国省关于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重点发展方向,聚焦文化旅游、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我省优势领域,鼓励支持数据标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全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供高质量数据供给,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四川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