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无障碍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改工作 / 就业和收入分配 / 工作动态
提升全链条全过程服务能力 营造一流返乡入乡创业环境
发布日期:2020-12-28 信息来源:就业收入分配与消费处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邛崃市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地处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总人口约66万人。近年来,我市以全国第二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为契机,通过构建“三大体系”,优化“三大服务”,不断提升全链条全过程返乡入乡创业服务能力,营造一流的返乡入乡创业环境。自试点以来,全市新增农民工等返乡入乡创业人员6716人、带动就业2.54万人,目前共有返乡入乡创业人员2.91万人、带动就业5.3万余人。2019年,我市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先进县、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

一、构建“金融+财政”扶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成功建立了“政保银企”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农贷通”,成立镇(街道)、村(社区)金融服务、产权交易服务、电商服务“三合一中心”。截至目前,帮助返乡入乡创业主体成功融资1380笔、共计12.46亿元,并帮助融资主体申报贷款贴息278万元,有效破解了返乡入乡初创主体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目前我市有返乡入乡创业小微企业5631户,直接带动就业1.5万余人。

二是加大创业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协调成都农商银行、成都银行、国民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办理担保贷款约1700万元;为符合条件创业企业和项目落实“科创贷”7945万元;为符合条件农家乐、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担保金额共6945元;落实“青年创业计划”、青年创业贷款和创业新星补助共计206万;落实工会创业贷款贴息金共计85.78万元

三是创新履约保证保险。引入保险公司开发农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产品,降低农村返乡入乡创业项目风险。这一政策写进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范围鼓励推广。目前,全市土地参保面积57.15万亩,流转面积在20亩以上的投保率达95%以上,带动发展专业合作社973家、返乡入乡创业户3570余户,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82.8%

四是落实财政扶持政策。截至目前,落实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及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返乡入乡创业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为川力智能等纳税人减免税款共163.97万余元,落实创业补贴、社保岗位补贴等累计约4500万元,落实残疾人返乡入乡创业就业扶持金445.66万元

二、构建“基地+活动”引导体系,提升创业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返乡入乡创业引导机制。实施“为村归崃”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工程,在西藏、北京、深圳等地建立农民工党组织,实现流入地、流出地信息联通共享,形成2765名的优秀农民工数据库,发展农民工党员170名,回引返乡优秀人才1099创新“周末磁场”柔性引才,建立微牧、喜玛高科等博士院士(专家)创新工作5家,与10余家国内外知名院校、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扶持返乡人才创办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经济实体。加强创业培训指导,建立稻渔综合种养、华夏茶艺培训学校等实训基地18组建产业领军人、风投专家等20人的创业导师队伍,为返乡入乡人员提供精准的创业指导。目前,全市累计培训各类返乡入乡人员5万余人次,服务返乡入乡创业人员5000余人次,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2499人、农业职业经理人1810人,指导创办农业合作社973家、家庭农场1640家。

二是建强创新创业基地园区。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返乡入乡人员等实际,先后建成返乡创业示范基地5个。其中:成都市红珊瑚现代农业孵化园纳入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目录,为农民工等人员创业提供“拎包入驻”服务,扶持返乡入乡创业32人,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国内首家白酒产业链垂直孵化器“菁蓉酒谷”,获授成都市科技创业苗圃、荣膺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主体117个,带动就业1380人;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获评“四川十大历史文化地标”;瑞云·欣广场返乡创业示范基地被评为成都市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目前已入住项目81个,扶持创业116人,带动就业949人。

三是用好功能区创业孵化服务。在我市现有三个产业功能区,即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邛崃绿色食品产业功能区、天府现代种业园,分别规划建设了创业孵化中心5.07万平方米、2.6万平方米、0.53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厂房41.98万平方米,建成人才公寓21.7万平方米、1321套,为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项目和人才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目前,我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7户,其中返乡入乡人员创办的规模以上企业10余家。

四是开展多样化资源对接活动。举办“凤兮归崃、欢迎回家”新春座谈会、“同心桑梓”等活动,介绍创新创业环境和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引导邛崃籍在外企业家、企业高管等优秀人才带项目、带技术返乡入乡创业。依托“全域为村”平台建立“为村市集特色产品地图”,对全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品进行线上展示;引导38万关注认证村民通过平台宣传乡村产品,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已成功吸引邛崃在外企业家等优秀人才50余人返乡入乡创业,累计带动3000余人就业。

三、构建“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返乡入乡创业组织服务。制定《邛崃市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实施细则》,出台“人才新政18条”等政策措施,集成资源要素和全市力量,全面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工作。

二是搭建“线上”服务平台。依托“四川省一体化平台”和成都市“蓉易办”政务服务平台,将1400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网上可申请”,实现100%“一次办”。创新开发“就业数字地图”“崃·就业”小程序,线上为农民工等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资源对接、行政审批服务等一条龙综合服务。

三是提升“线下”服务效能。建立返乡入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崃创中心”,整合镇、村两级政务服务资源和电信服务站、物业服务中心等服务网点,搭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返乡入乡创业服务窗口设立基层代办点306在全市范围内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提供线下指导和代办服务

四是简化优化创业服务流程。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将企业开办环节精简至“工商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社会保险登记”4个环节,实现企业注册登记两小时办结、企业实质开办时间压减至1个工作日;探索实施“证照一体”合并审批、“局所联动、全城通办”登记制度、市场主体设立全程电子化登记等举措,提升企业创办效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排行

相关推荐

回到
顶部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