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无障碍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改工作 / 以工代赈 / 工作动态
双业开启致富路 乐业安居新生活--剑阁县2019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
发布日期:2020-06-24 信息来源:省以工代赈办综合处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剑阁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素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是川陕革命老区县、汶川地震重灾县、秦巴山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县。幅员面积3204平方公里,辖57个乡镇579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65.3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303人,贫困发生率16.3%十三五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2690人。

剑阁县积极探索以工代赈资产变股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变股东、贫困户参与收益分配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引领作用,围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实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夯实安置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探索出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扶贫车间的发展模式和保底分红+收益分红+二次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助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增收。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项目投资804.3万元,新建园区道路370米、蓄水池一口300立方米、厂房1804.3平方米,土地整治766亩,项目于20204月完工,项目核心区涵盖水池、锯山2个贫困村,辐射带动亮垭、龙凤、飞凤3个非贫困村,引领500余名贫困群众开启了安居乐业新生活,为巩固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剑阁经验。

一、以业定迁,集体领衔发展

项目区成立的水池村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是剑阁县优质新型经营主体,现有年出栏5000头生猪的养殖场,特色小水果产业园300亩,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可达60万元。创新三种模式带动本地产业链持续发展,确保项目区87293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一是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发展模式。合作社吸引中农标剑阁三分田公司、广元龙庆实业有限公司、宏鑫养殖专合社等企业在项目区建园,吸纳社会资本融资达1600多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区累计种植砂糖橘、软籽石榴、冬枣等小水果1500亩,高标准建成有机绿色果蔬标准化示范园200亩,形成种植、冷链、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成为全县高质量、高标准水果示范基地。二是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水池村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联合龙庆公司同步指导帮助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打造微型经济园,免费向农户提供石榴、冬枣、皇菊等经济作物种苗,全程技术指导和统一收购销售等服务。项目区累计建成脱贫增收自强园103个,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建成75个,预计人均年增收800元。三是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扶贫车间发展模式。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技能水平以及就业岗位需求,在项目区培育2扶贫车间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就业78人,人均务工收入每年可达8000—10000元。项目区定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春风送岗行动,累计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和劳务输出就业达88人。

二、以工代赈,惠民促进增收

项目区着力发挥以工代赈项目的作用,通过吸纳务工带就业和就地采购促增收方式实现贫困群众、施工企业互利互赢。项目建设期间,积极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优先吸纳当地群众务工,支付劳务报酬56万余元。同时,施工企业就近就地从水池村采购生产生活物资,优先向贫困群众采购蔬菜、腊肉等生活物资以及木方、块石等建筑辅材,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也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累计购买必备物资达20余万元。

三、利益联结,增添发展活力

将以工代赈资金形成的生产经营性物化资产进行股权量化,持股人为水池村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项目区村民9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4人,股权按照244的比例进行分配,由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经营和管理。同时创新保底分红+收益分红+二次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即建设期只对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保底金额为3万元,按照经营性物化资产的1%,贫困户户均分得272元;收益期按照所持股权对实际收益进行分配,主要收益来源于厂房出租,预计年收益5万元,当收益低于3万元时执行保底分红标准;积极推行二次分红,在充分征求股民自身意愿前提下,可将分红资金再次入股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发展,从而进行再次分红,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扶贫资金的叠加效应。

四、提升治理,开启幸福生活

项目区不仅让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同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有效提振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传扬了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美好风尚。项目区先后开展法治宣传、感恩奋进等系列活动10余场次,参加人员累计达5000余人次,大力营造了想脱贫、思脱贫、谋脱贫的舆论氛围。同时,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广播电视等平台,教授实用技术、宣传脱贫典型,教育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懒汉思想,以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开启幸福新生活。

剑阁县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区全貌

项目区产业园

新建厂房

新建园区道路

新建蓄水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排行

相关推荐

回到
顶部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