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脱贫发展典型案例之七——昭化区石井铺镇探索“三个三”后续脱贫模式
发布日期:2018-08-17 信息来源:省以工代赈办综合处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广元市昭化区石井铺镇位于昭化区中部,全镇辖10个村1个社区,农业人口303510537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91802人,其中易地搬迁人口185597人。近年来,石井铺镇始终把谋划后续产业发展作为易地搬迁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三个三”后续脱贫模式,全镇185户易地搬迁户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能住下可就业可发展”的目标

一、“三保障”撑起搬迁户致富“保护伞”。一是产业增收保障。针对劳动能力较强的搬迁户,引导其大力发展“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甜蜜致富产业。采取集中与分散养殖相结合,引导马中成等34户搬迁户发展起中蜂养殖项目,户均年收入超9000元。针对劳动力较弱的搬迁户,鼓励其开展“借鸡生蛋”兜底养殖增收致富。由专合社免费提供鸡苗,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每户搬迁户养殖100-200只蛋鸡,以自家种植的粮食喂养,鸡蛋按1/枚保底收购,达到了投入低、见效快、效益优、长期有保障的效果。肖文成等16户搬迁户发展蛋鸡产业,户均年收入超1.6万元。二是就业增收保障。针对有务工需求和意愿的搬迁户,创新开展“一学三找”活动,引导帮助其“学一门劳动技能、找一个转移就业渠道、找一个公益性岗位、找一个创业门路”。目前,已组织开展搬迁户就业技能培训16场次460余人次,实现每个搬迁家庭至少一人熟练掌握一门就业技能。34名搬迁群众通过民主程序优先纳入道路保洁、护林防火、联防联治等公益性岗位。三是股权增收保障。将财政投入资金股权量化到搬迁户,使其在项目资金保值增值中获得收入。龙口村将用于园区建设的60万元财政投入资金分出一部分,优先股权量化到罗光荣等12户搬迁户,通过业主、村集体经营,户均年分红3000余元;肖家寨、板庙等村将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资金11.3万元折股给肖全文等7户党员搬迁户,并统一入股到村集体经济开办的农机服务项目,户均年分红5000元。

二、“三园区”搭好搬迁户致富“大平台”。一是户建小庭园。严格用好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94户在家有劳动力的搬迁户通过土地置换、房前屋后清理、圈舍流转等方式,每户建有2亩以上的“脆桃(猕猴桃) 蔬菜(中药材) 生态猪(土鸡)”长短结合、种养循环小庭院,户均年收入超1.2万元。二是村建特色园。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建成2个社会化全程服务专合社,盘活185户易地搬迁户闲置土地680余亩,年实现土地租金收入32万余元。巩固壮大龙口长岭蔬菜产业园、肖家寨特色果蔬园等16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园,向48户搬迁户反租倒包土地98亩,发展金魔玉、小水果等特色种植业,户均年收益6000元以上。三是乡(镇)建示范园。按照全域农业产业总体布局,大力发展绿色果蔬、优质畜禽业、高效林业以及乡村旅游等产业,创新“333”招商法,引进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1个,为120余名搬迁群众提供了就地就近务工岗位,同时示范带动搬迁群众逐步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

  三、“三改革”开启搬迁户致富“新大门”。一是向供给侧改革要效益。科学定位全镇“四个全域”的“万、千、百、十”产业发展目标,引导搬迁户转型发展川藏黑猪、土(蛋)鸡、生态蔬菜等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全镇建成电商销售基地(网点)11个,陆从勇等3户搬迁户盘活闲置圈舍资源800平米养殖川藏黑猪470头,商有艳等28户搬迁户养殖跑山鸡、生态蛋鸡5000余羽,户均年实现增收2万元以上。二是向产业升级要增收。以“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为指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进梅花鹿等4个初深加工企业,培育形成“倍儿爽金魔玉”等6个特色农产品品牌,注册“赤乡”土鸡蛋地理商标,带动李元林等68户搬迁户定点发展金魔芋、竹荪等土特产品,户均年实现增收8000元以上。以柏林古镇4A景区为带动,打造柏林-石井百里乡村旅游示范带,引导沿线的搬迁户发展蓝莓等果蔬观光采摘园36个,发展农(渔)家乐2家。三是向机制创新要红利。把搬迁群众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租赁回来,经统一整理打造提升土地价值后,再返租给搬迁户用于农业生产。对于懂管理有技术的搬迁户,鼓励种养殖业主、大户将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交由这些搬迁户,当起“职业经理人”挣年薪。目前,已有返租倒包46户、代种代养32户、托管建园14户,户均增收1.6万元。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