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22 |
来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应对气候变化处) |
射洪县常年秸秆产生量约55万吨,可收集量约45万吨,“就近还田容易烧,离田利用成本高”曾长期困扰该县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为解决“秸秆离田难”问题,不断拓宽秸秆利用途径,该县采取“三重分置”办法加强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深入挖掘秸秆价值,提升秸秆“五化”利用水平。2018年,全县回收秸秆42.3万吨,综合利用39.1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7.1%。
一、“三重”分置,破解难题
一是村社重收。以村社为单位设置临时回收点75个,引导和帮助农户在最短时间内把秸秆运送到回收点,打通秸秆回收“最后一公里”。二是乡镇重储。以乡镇为单位设立秸秆集中收储点30个,按设施农用地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储存覆盖范围内临时回收点回收的秸秆。储存量接近饱和时统一转运至县级秸秆处理中心,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三是县级重处。依托四川聚绿公司、兴利公司、和泰畜牧、超强农业等企业建立秸秆处理中心。秸秆运输队将村社临时回收点、乡镇收储点收集的秸秆统一转运到秸秆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年秸秆收集能力可达12—15万吨。
二、“五化”同步,拓宽途径
一是肥料化利用。依托四川聚绿公司与上市公司北京三聚环保合作,利用秸秆生产炭基复合肥,采用“秸秆换肥”等多种方式推广秸秆炭基复合肥,改良土壤,增肥地力。二是饲料化利用。和泰畜牧、超强农业等3家养殖企业,按照260元/吨的价格收购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后,作为肉牛、生猪、羊等动物饲料。三是能源化利用。兴利公司利用秸秆生产成型固体燃料,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四是基料化利用。四川中力生物公司将秸秆作为杏鲍菇种植的培养基料。五是原料化利用。积极引进陕西金禾公司等企业,利用秸秆生产板材,开展原料化利用。